时间: 2025-05-01 10:0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9:24
卖爵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出售或转让爵位。在**古代,爵位是封建社会中贵族身份的象征,通常由君主授予,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卖爵则是指这些贵族或有权势的人将他们的爵位出售给他人,以换取金钱或其他利益。
在文学作品中,卖爵可能被用来描绘腐败、堕落或社会不公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社会学或法律学的专业领域中,卖爵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卖爵这个词源于**古代的封建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的衰落,卖爵的现象也逐渐减少。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更多地用于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
在**古代社会,爵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卖爵被视为对封建秩序的破坏。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也是对封建制度的一种批判。
卖爵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贪婪和不道德的行为。它也可能引发对历史变迁和社会正义的深层次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卖爵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历史或参与相关讨论时,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在创作中,可以将卖爵作为一个情节元素,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或社会矛盾。例如,在小说中,一个贵族家庭因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卖爵,这个决定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纷争和社会动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贵族家庭在卖爵时的场景,画面中可能包含象征财富和权力的物品,以及人物的复杂表情。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营造一种历史感和贵族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出售贵族头衔”或“转让贵族身份”,但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欧洲中世纪,贵族头衔的转让也有类似的现象,但可能涉及更复杂的法律和社会程序。
卖爵这个词虽然不常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封建制度的特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爵】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古代饮酒器。本义:古代酒器。青铜制)。
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引证】
《说文》-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 、 《仪礼·特牲礼》-实二爵。 、 《仪礼·明堂位》-殷以斝,周以爵。 、 《诗·大雅·行苇》-洗爵奠斝。 、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虢公请器,王与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