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19
“猛毅”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猛”和“毅”。其中,“猛”通常指力量强大、行动迅猛、态度坚决;“毅”则指坚定不移、有毅力、能够坚持。结合起来,“猛毅”形容一个人性格刚强、意志坚定,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强烈的决心和毅力。
在文学作品中,“猛毅”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领导者,如“他以猛毅的姿态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时,仍然可以听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体育或商业管理中,“猛毅”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需要强大意志力和决心的情境。
同义词:刚毅、坚定、坚强、坚毅 反义词:柔弱、犹豫、软弱、动摇
同义词中,“刚毅”强调的是坚定和刚强,“坚定”和“坚强”则更多强调稳定和力量,“坚毅”与“猛毅”相似,都强调坚持和毅力。反义词则与“猛毅”形成鲜明对比,描述的是缺乏决心和力量的状态。
“猛”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犬猛,后引申为力量大、行动迅速。“毅”字则源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勇猛,后引申为坚定不移。两个字结合成“猛毅”,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猛毅之士”的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猛毅”常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君子应当有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行动力。在现代社会,这种品质也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猛毅的性格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猛毅”这个词给人以强烈的正面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坚强、不屈不挠的形象。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决心,不断前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团队领导展现出了猛毅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动项目前进,最终我们成功完成了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猛毅如山,不动如钟,风雨无阻,前行无终。”
视觉上,“猛毅”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山、坚石等坚固的自然元素。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鼓、号角等激励人心的声音。
在英语中,“猛毅”可以对应“resolute”或“determined”,虽然这些词在语义上与“猛毅”相似,但“猛毅”更强调力量和行动的迅猛。
“猛毅”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决心的词汇,它在描述人的性格和行为时非常有用。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有力。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培养猛毅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1.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2.
【毅】
(形声。从殳,“殳”指兵器。本义:意志坚强、果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毅,有决也。 、 《论语·泰伯》-毅,强而能断也。 、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性严毅。
【组词】
毅武、 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