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5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3:30
“猛料”一词通常指的是一些具有强烈冲击力、震撼性或爆炸性的信息或内容。它常用于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娱乐圈等领域,用来形容那些出人意料、引人注目或极具争议性的消息。
“猛料”一词的“猛”字源自汉语,意为强烈、有力,而“料”字则指材料或信息。随着社交媒体和新闻传播的发展,“猛料”逐渐成为描述具有强烈冲击力信息的常用词汇。
在现代社会,“猛料”常常与娱乐八卦、政治丑闻等话题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新奇、刺激信息的追求。它也体现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追求独家、震撼性报道的趋势。
“猛料”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兴奋、好奇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令人震惊、难以置信的消息,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关于名人的猛料,这些消息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在诗歌中,可以将“猛料”融入到描述某个戏剧性**的诗句中: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一道猛料,划破寂静。 真相如刃,刺穿谎言, 世人惊叹,真相何其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张报纸头条,上面写着“猛料!”的字样,旁边是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新闻播报员激动人心的语调,强调某个重磅消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coop”或“bombshell”,它们也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强烈冲击力的新闻或信息。
“猛料”一词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新奇、刺激信息的追求,也体现了媒体竞争的激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猛料”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2.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