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21
“操券而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持凭证去领取东西。基本含义是指按照既定的程序或规则,凭借某种资格或条件去获取某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有序、合法且确定的方式来达成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操券而取”常用来形容人物行为的有序和合法性,或者强调某种结果的必然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金融等,可能会用来描述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操作。
同义词“按图索骥”强调按照既定规则或计划行事,而“依法行事”则强调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事。反义词则表达了无序和非法的行为。
“操券而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凭证制度,如票据、契约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更多地用来比喻按照既定规则行事。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操券而取”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通过合法和有序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传达了一种有序、合法和确定的感觉。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的凭证制度,或者是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办理银行业务、签订合同或参与竞赛时使用到这个成语,来形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操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操券而取,岁月静好,规则之中,自有天地。”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竹简或纸张上的凭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宣读法令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llow the protocol”或“by the book”,都强调按照既定规则行事。
“操券而取”这个成语强调了有序和合法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化传统还是在现代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明朝制艺,确有分两,作文与阅者皆可操券而取。
1.
【操】
(形声。从手,(sào)声。本义:拿着,握在手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操,把持也。 、 《礼记·曲礼》-操右契。 、 《礼记·学记》-不学操缦。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 、 《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
【组词】
可操左券;同室操戈、 操刀
2. 【券】 通称“拱券” 。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呈弧形的部分。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