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0:35
潘鬓成霜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潘安的鬓发变成了霜”。潘安是西晋时期的美男子,这里用他的鬓发变白来比喻人因忧愁、劳累或岁月流逝而显得衰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到了中年或老年,尤其是指那些因忧虑或辛劳而过早衰老的人。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美男子潘安的描述,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衰老的通用表达。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汉语中描述衰老的常用词汇之一。
在文化中,衰老常常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同时也与人生的经历和智慧相联系。潘鬓成霜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衰老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人生经历的尊重。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那些因辛勤工作或生活压力而过早衰老的人的同情。它唤起了对青春逝去的哀愁和对人生价值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因工作或家庭责任而过早显现老态的人,以此表达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敬意和同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潘鬓成霜映晚霞,岁月无声染鬓华。”
想象一个画面:一位中年男子站在窗前,窗外是落日的余晖,他的鬓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苍白,这个场景与“潘鬓成霜”的意境相契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aying at the temples”或“silver-haired”,但这些表达没有“潘鬓成霜”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通过对“潘鬓成霜”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这个成语不仅是描述衰老的词汇,也是对人生经历和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我则待养浩然袁门积雪,久以后空嗟叹得~。
1. 【潘】 古水名。 在河南省荥阳县境。
2.
【鬓】
(形声。从髟(biāo),宾声。“髟”,意思是头发长。“髟”的字多与毛发有关。本义:颊发。两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鬓,颊发也。 、 《国语·晋语》-美鬓长大则贤。 、 《释名》-连发曰鬓。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组词】
鬓影、 鬓发霜侵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