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1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11:34
词汇“命箓”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道教或民间信仰中的术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命箓”进行分析:
“命箓”字面意思是指记录个人命运的文书或符箓。在道教中,它可能指的是一种记录个人生辰八字、命运轨迹的神秘文书,有时也指通过特定的仪式或符咒来改变或保护个人命运的符箓。
“命箓”一词可能源自古代道教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有所变化。在现代,这个词汇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主要在特定的文化和**研究中出现。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相信命运的存在,因此“命箓”这样的概念在民间信仰和道教实践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反映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命运的探索。
提到“命箓”,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神秘、古老和不可知的力量。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命运、宿命和超自然现象的思考。
由于“命箓”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太会直接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但在参与相关的文化活动或**仪式时,可能会接触到这个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命箓”作为一个神秘元素,融入到故事或诗歌中,增加作品的深度和神秘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张古老的纸张上写满了神秘的符号和文字,背景是幽暗的灯光和飘渺的烟雾。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诵经声或风铃的响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西方的“命运之书”或“命运之线”,但具体的实践和信仰可能有所不同。
“命箓”作为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术语,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类对命运和未知的探索。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信仰体系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1.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
2.
【箓】
古代帝王自称其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
【引证】
张衡《东京赋》-高祖膺箫受图,顺天行诛。
【组词】
箓图
簿籍。
【引证】
《新唐书·许世绪传》-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