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5:28
“伏藏”一词源自藏传,字面意思是指隐藏或埋藏的宝藏,特指经典、法器、圣物等被秘密埋藏起来,以供未来有缘人发现和利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伏藏”也可以指任何被隐藏起来以待未来发现的事物。
在文学中,“伏藏”常用来比喻深藏不露的才华、秘密或潜在的力量。在口语中,它可以指实际的隐藏物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想法。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学,“伏藏”可能指未被发现的文物或历史遗迹。
“伏藏”一词源于藏语,后被汉语吸收并广泛使用。在藏传中,伏藏有着特殊的和文化意义,指的是被高僧大德预言并秘密埋藏的**经典和法器,以供未来时代的有缘人发现和利用。
在文化中,“伏藏”具有深厚的和神秘色彩,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传承方式。它不仅涉及物质的宝藏,更象征着智慧和精神的传承。
“伏藏”一词给人以神秘、期待和探索的联想。它激发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发现的渴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深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参观了一个藏传**寺庙,那里有一个关于伏藏的展览,展示了历史上被发现的伏藏物品。这次经历让我对“伏藏”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伏藏”:
在岁月的长河中,
伏藏着古老的智慧,
等待着有心人的发掘,
点亮心灵的灯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寺庙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伏藏的场景,充满神秘和历史的氛围。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神秘和探索感的音乐,如**传统音乐,来增强“伏藏”的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教和**,也有类似的概念,如“秘密传承”或“隐藏的智慧”,虽然具体表达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隐藏和发现的重视。
“伏藏”一词不仅在藏传中有其特定的和文化意义,也在更广泛的语言和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激发人们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历史的尊重,是语言学*和表达中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
1.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
2.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