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2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29:49
“如芒在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芒刺一样扎在背上,形容非常难受或不安的感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某人感到极度的不安或恐惧,就像有尖锐的东西刺在背上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如芒在背”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心理状态,如感到威胁或不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某事感到非常不舒服或紧张。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种强烈的焦虑或恐惧感。
同义词:如坐针毡、心惊胆战、忐忑不安 反义词:心安理得、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如芒在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用以形容人的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不安和恐惧感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如芒在背”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压力或威胁时的感受。这种表达反映了人对于心理状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于不安和恐惧感的深刻理解。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未知或威胁时的那种不舒适感,以及想要尽快摆脱这种状态的强烈愿望。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公众演讲前,我感到如芒在背,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这种感觉直到我完成演讲后才逐渐消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思绪如芒在背,每一声虫鸣都刺痛心扉。”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背上插着尖锐的芒刺,表情痛苦。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心跳声和急促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a thorn in the side”,虽然意思相近,但“如芒在背”更强调的是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
“如芒在背”这个成语在描述心理状态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不安和恐惧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细腻度和表达的深度非常重要。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我听了这两句话,又是~,坐立不安。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芒】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芒,草耑也。 、 《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种之芒种。 、 《白虎通·五行》-芒之为言萌也。 、 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
【组词】
芒茅、 芒履、 芒鞋、 芒刺、 芒角
3.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4.
【背】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背,脊也。 、 《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 、 《史记·梁孝王世家》-牛足出背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明·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抚鲁直背。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
【组词】
芒刺在背;背袋、 背花、 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