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49:10
揎袖攘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卷起袖子,伸出胳膊。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准备动手做事或者准备参与某种活动的状态,通常带有积极、热情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揎袖攘臂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积极态度或准备行动的姿态,如在描述英雄准备战斗或群众准备起义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准备做某事时的兴奋或急切心情。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报道中,可以用来形容**员准备比赛的紧张和兴奋状态。
同义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反义词: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揎袖攘臂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动作的描述。在古代,这个成语可能更多用于描述实际的劳动或战斗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形容任何积极准备的状态。
在文化中,揎袖攘臂** 常常与勤劳、积极向上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展现积极的社会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兴奋的。它让我联想到准备迎接挑战、充满活力的场景,激发我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时,大家都揎袖攘臂,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各项服务中,这种集体的积极氛围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揎袖攘臂迎晨曦, 热情如火燃心扉。 挑战在前无所惧, 勇往直前展翅飞。
视觉上,揎袖攘臂 让我联想到一群人卷起袖子,露出结实的胳膊,准备投入工作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声和工具的碰撞声,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oll up one's sleeves",意指准备开始工作或面对挑战。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常用来形容积极准备的状态。
揎袖攘臂 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有效地传达积极准备和参与的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其在语言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乔故有心疾,恃阉益张,揎袖攘臂,狂易如瘈狗。
吴松桥听说,~,和荡市豁起拳来。
1.
【揎】
捋袖露臂。
【引证】
《水浒传》-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体! 、 龚自珍《书叶机》-叶君则揎臂大呼。
【组词】
揎袖、 揎拳捋袖,揎拳裸手,揎拳裸袖(臂)(伸出拳头,捋起袖子一种粗野或准备动武的姿态)
用手掌击。
【引证】
《桃花扇》-难当鸡肋拳揎,拳揎。
【组词】
揎了他一掌
2.
【袖】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褎、作袖-褎,袂也。 、 《文选·曹子建·乐府》-攘袖见素手。 、 《韩非子》-长袖善舞。
【组词】
袖搭、 袖佉
3.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4.
【臂】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胳臂。
【引证】
《说文》-臂,手上也。 、 《广雅·释亲》-肱谓之臂。 、 《仪礼·少牢礼》。注:“肱骨。”-肩臂。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奋袖出臂。
【组词】
臂缚、 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