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0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02:47
口信:指通过口头传达的消息或信息,通常是由一个人直接告诉另一个人,而不是通过书面形式。
口信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口”和“信”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口头和信息。在古代,由于书写工具的限制,口信是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书面和电子通信方式逐渐取代了口信,但在某些情况下,口信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
在某些文化中,口信可能被视为一种更为个人和真诚的沟通方式,因为它涉及到直接的人际互动。在一些传统社会中,口信可能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口信往往带有一种亲切和直接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紧急、重要或私密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或接收口信,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或当书面通信不可行时。例如,有一次我在外地,朋友通过电话给我带来了一个关于家庭紧急情况的口信。
在诗歌中,口信可以被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信息的珍贵:
“岁月如梭,口信如金, 传递着爱与希望的音。”
口信可能让人联想到奔跑的信使、急促的脚步声和紧张的气氛。在视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的驿站或现代的快递员。
在不同文化中,口信的概念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非洲部落中,口信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而在现代西方社会,书面和电子通信更为普遍。
口信作为一种传统的沟通方式,虽然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书面和电子通信所取代,但它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和情感联系,是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