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7:19
土蝗:土蝗是指一类生活在地面上,通常在草地、农田等环境中活动的蝗虫。它们是蝗虫科中的一种,以植物为食,有时会造成农作物的损害。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土蝗可能被用来象征自然的力量或农业的脆弱性。例如,在描述自然灾害或饥荒的场景中,土蝗的出现可以增强故事的紧迫感和真实感。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土蝗可能被简单地提及作为一种害虫,或者在讨论农业问题时作为一个例子。
专业领域:在农业和生态学领域,土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们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非常显著。
同义词:蝗虫、飞蝗、草蝗
反义词:益虫(如蜜蜂、蚯蚓等对农业有益的昆虫)
词源:土蝗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土”指的是地面,而“蝗”则是蝗虫的通称。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蝗一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农业害虫到现在的生态学研究对象。
在某些文化中,土蝗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与饥荒和灾难联系在一起。在农业社会中,土蝗的出现往往引起人们的恐慌和集体行动。
土蝗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与农业损失和生态破坏相关联。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干旱、饥荒和艰苦的生存斗争。
在个人经历中,土蝗可能出现在农业相关的讨论中,或者在观看有关自然灾害的纪录片时被提及。
在诗歌中,土蝗可以被用来象征自然的无情和人类的脆弱:
土蝗如潮涌, 绿野转瞬空。 农人泪满襟, 天灾何其重。
视觉:土蝗的大量聚集可以形成一种令人不安的视觉景象,类似于一片移动的灰色云雾。
听觉:在大量土蝗活动时,可能会产生一种沙沙声,这种声音在农业社区中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
在不同文化中,蝗虫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蝗虫可能被视为繁荣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视为灾难的预兆。
土蝗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农业和生态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情感层面产生影响。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准确表达相关概念。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蝗】
蝗虫 。种类很多。一般指飞蝗,常成群飞翔。又名蚂蚱。吃麦、稻、玉蜀黍等禾苗,是农业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引证】
说文》-蝗,螽也。从虫,皇声。 、 《吕氏春秋》-蝗螟农夫得而杀之。
【组词】
蝗螟、 蝗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