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7:47
词汇“得霜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得霜鹰”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一只鹰在霜降之后出现或活动。这里的“得”可能表示“遇到”或“经历”,“霜”指的是霜降,即气温下降到冰点以下时,地面或物体表面结霜的现象,“鹰”是一种猛禽。
由于“得霜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用作象征或比喻,比如形容某人或某物在逆境中显得更加坚强或突出。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出现。
同义词:寒鹰、霜鹰 反义词:(由于“得霜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反义词可能不明显)
由于“得霜鹰”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详。
在某些文化中,鹰可能象征着力量、自由和远见。因此,“得霜鹰”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象征这些特质。
“得霜鹰”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坚强和在逆境中生存的形象,带来一种冷峻而高贵的情感反应。
由于“得霜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得霜鹰”来描绘一个在寒冷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形象:
寒风中,一只得霜鹰,
展翅高飞,不畏霜降。
视觉上,“得霜鹰”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只鹰在雪地中翱翔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象到风声和鹰的叫声。
在不同文化中,鹰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与力量和自由相关。
“得霜鹰”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象征,用来形容在逆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形象。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
3.
【鹰】
(形声。从鸟。本义:鹰属的各种鸟) 同本义 许多白天活动的隼形目(Falconiformes)隼亚目(Falcones)猛禽,是鹰科(Accipitridae)部分种类鸟的通称,一般指鹰属各种鸟。
【引证】
唐·白居易《放鹰》-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组词】
鹰鸷、 鹰人、 鹰师、 鹰架、 鹰拿燕雀、 鹰觑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