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9: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9:52:29
“得隽之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得到隽永的句子”。其中,“隽”指的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之”是结构助词,“句”即句子。整体含义是指那些言辞精炼、意味深长、能够长久流传的佳句。
在文学语境中,“得隽之句”常用来评价诗歌、散文中的经典语句,这些句子往往富有哲理或美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口语中,人们也可能用这个词汇来称赞某人的言辞精彩或某个观点独到。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或语言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则可能被用来分析文本中的精妙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得隽之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诗文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成为评价文学作品中佳句的常用词汇。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追求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表达,因此“得隽之句”也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
在**传统文化中,诗歌和文学一直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得隽之句”这样的词汇也体现了对文学作品的尊重和推崇。在现代社会,尽管媒体和表达方式多样化,但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评价那些具有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的言辞。
“得隽之句”给人以高雅、深邃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的经典语句。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对美好言辞的向往和敬仰。
在阅读古代诗词时,我常常会被其中的“得隽之句”所吸引,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尝试融入“得隽之句”的概念,力求每一句都能意味深长,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有所思考和感悟。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文人墨客在静谧的书房中,笔下流淌出一句句“得隽之句”,这些句子如同珍珠般串联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文学画卷。在听觉上,这些句子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响在耳边,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gem of a sentence”或“a pearl of wisdom”,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句子的珍贵和智慧。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精妙言辞的追求和赞美是相通的。
“得隽之句”这个词汇不仅是对文学作品中佳句的赞美,也是对语言表达深度和美感的一种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素养,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美感,也更加珍惜每一次能够用言辞表达思想的机会。
得隽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此唱和中得之。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隽】
优秀,才智出众。 同: 俊
【引证】
《左传·哀公十五年》-有三隽才。 、 《汉书·礼乐志》-进用英隽。 、 枚乘《忘忧馆柳赋》-隽乂英旄。
【组词】
隽良、 隽材、 隽武、 隽拔、 隽辅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jiū),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gōu)本义:弯曲。②句子。
语句;诗句。
【引证】
《诗·关雎》疏。按,取稽留可钩之意,曲画以识之者也。说文瞿下曰:读如章句之句,则后汉时已转其音如今言屦。-句者,局也。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周伯琦曰:“语绝为句。”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驴上得句。 、 、 宋·王安石《伤仲永》-书诗四句。 、 宋·沈括《梦溪笔谈》-蒙蒙之句。
【组词】
句式、 句语、 句投、 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