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0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6:26
“备物”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准备物品或物资。基本含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或需要而提前准备所需的物品或物资。
在不同的语境中,“备物”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备物”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备”意味着准备或完备,“物”指的是物品或物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和灵活。
在文化中,“备物”常常与预防和准备的概念相关联,体现了一种未雨绸缪的智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预见性和应对策略。
“备物”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有准备的。它让我联想到有序和计划性,以及对未来可能挑战的应对能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在旅行前“备物”,这包括打包必需的衣物、个人用品和旅行文件。这种准备让我感到安心和有条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备物”:
在晨曦的微光中,我备物,
为那未知的旅程,
心中充满期待,
每一件物品,都是希望的象征。
视觉上,“备物”让我联想到整齐排列的行李箱和有序的物品清单。听觉上,它可能与打包时的拉链声和物品的摩擦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备物”可以对应为“prepare items”或“stock up”。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是为了准备未来可能的需要,但具体的表达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备物”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它不仅是语言表达中的一个实用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未来的规划和准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备物”将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意图和计划。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