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9:48
“南面称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南方称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在某个领域或地区内拥有最高的权力或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南面称王”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内的权威地位,如“他在学术界南面称王”。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小圈子里的领导地位或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商业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特定区域内的统治地位。
同义词:称霸、称雄、独霸、领袖 反义词:附庸、从属、随从、下属
同义词“称霸”和“称雄”强调的是在某一领域内的绝对优势和统治地位,而“独霸”则更强调排他性和垄断性。反义词则表达了从属或次要的地位。
“南面称王”源自古代的政治文化,古代的君主面南而坐,象征着权威和尊贵。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比喻在任何领域内拥有最高地位的表达。
在**文化中,“南面”常常与尊贵和权威联系在一起,因为古代帝王都是面南而坐。因此,“南面称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方位词,更是一种文化和政治象征。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权威和尊贵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力斗争和政治角逐。在个人情感上,可能会引起对成功和领导地位的向往或敬畏。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小圈子里的影响力,比如在学校的一个社团中,某个学生因为其领导能力和影响力而被同学们称为“南面称王”。
在诗歌中,可以将“南面称王”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山川南面称王,云海独揽风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帝王面南而坐的场景,背景是宏伟的宫殿和庄严的仪仗。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庄严和肃穆。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le the roost”或“king of the hill”,都表达了在某个领域内的主导地位。
“南面称王”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方位词,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和政治象征意义的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语言的文化深度。
信能右折燕齐,左振扶桑,凌轹沙漠,南面称王。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称】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引证】
《说文》-称,铨也。 、 《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角斗称。
【组词】
过称
4.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