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4:56
“昏晦”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指的是光线昏暗,能见度低,或者指人的精神状态模糊、不清醒。基本含义可以延伸到描述事物的状态不明朗、难以理解或模糊不清。
在文学中,“昏晦”常用来形容夜晚、密林或深海等场景,营造一种神秘或压抑的氛围。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思维不清晰或情绪低落。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可能用来描述能见度低的天气状况。
同义词中,“昏暗”更侧重于光线的不足,“模糊”和“朦胧”则更多用于描述视觉或思维的不清晰。反义词则相反,强调清晰和明亮的状态。
“昏晦”一词源于古汉语,其中“昏”指日落或光线不足,“晦”指阴暗或不明。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昏晦”常与不吉利的预兆或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如“昏晦的天气”可能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可能用来形容政治或社会环境的混沌不清。
“昏晦”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压抑和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迷茫或恐惧,影响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使语言和行为显得更加谨慎和内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森林徒步中遇到昏晦的天气,能见度极低,那种迷失方向的感觉至今难忘。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昏晦”一词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昏晦”:
在昏晦的夜色中,
星辰隐去了踪迹,
心灵在寂静中徘徊,
寻找那一丝光明的指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昏晦的森林中行走,背景音乐是低沉的风声和偶尔的鸟鸣,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昏晦”的氛围。
在英语中,“昏晦”可以对应为“dim”或“obscure”,它们在描述光线或理解上的不清晰时相似,但在情感色彩上可能略有不同。
通过对“昏晦”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表达。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物理状态,也反映了人的心理状态,对我来说,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晦】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晦,月尽也。 、 《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 、 《左传·成公十七年》-陈不违晦。 、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不知晦朔。 、 清·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
【组词】
晦望、 晦景、 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