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3:06
恬默(tián mò)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安静、沉默、不张扬。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表示一个人安静、内敛、不喜欢说话或表现自己。
在文学作品中,恬默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被描述为“恬默寡言”。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安静的朋友或同事。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恬默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些性格类型或行为模式。
同义词:
反义词:
恬默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恬”字意为安静、平和,“默”字意为沉默、不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恬默**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内敛和谦逊。在现代社会,这种性格特点可能被视为有利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恬默这个词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静谧的夜晚或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恬默来形容一个喜欢独处、不喜欢社交的朋友。这种性格特点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平衡和自我反思的机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恬默:
恬默如夜,星光点点,
心灵之湖,波澜不惊。
在这宁静中,我找到了自己,
在沉默中,我听见了宇宙的呼吸。
恬默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独自坐在窗前,外面是宁静的夜空,室内只有微弱的灯光和轻柔的音乐。这种场景传达出一种平和与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恬默可以对应为“quiet”或“reserved”,但这些词汇可能缺乏恬默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恬默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性格特点,还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平和与宁静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恬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的细腻之处,并在交流中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1.
【恬】
(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
【引证】
《说文系传》-恬,安也。 、 《广雅》-恬,静也。 、 曹丕《与吴质书》-恬淡寡欲。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恬然自安。
【组词】
恬波、 恬和、 恬忽、 恬夷、 恬安、 恬澜
2.
【默】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闭口不说话。
【引证】
《书·说命》-恭默思道。 、 《论语》-默而识之。 、 《易·系辞》-或默或语。 、 《国语·楚语》-三年默以思道。 、 《左传·昭公十五年》-我不欲战而能默。 、 白居易《移家入新宅》-默坐低双眉。
【组词】
默然不语、 默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