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7:18
准许:指同意或允许某人做某事,给予做某事的权利或权限。
准许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准”和“许”两个字组成。“准”有依照、按照的意思,“许”有答应、允许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分开使用,后来逐渐合并成一个词,表示同意或允许。
在传统文化中,准许常常与权威和等级制度相关,如父母对子女的准许,上级对下级的准许。在现代社会,准许更多地与法律和规章制度相关,如政府对商业活动的准许。
准许通常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意味着获得了做某事的权利或机会。联想上,可能会想到获得批准时的轻松和喜悦。
在日常生活中,准许可能涉及到各种场景,如获得家长的准许外出,或得到老师的准许参加课外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准许”融入到对自由和梦想的描述中:
风准许了云的飘逸, 梦准许了心的飞翔。
准许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打开一扇门或窗户的画面,以及门锁“咔嚓”一声打开的声音,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机会。
在英语中,“准许”可以对应为“permit”或“allow”,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准许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汇,它涉及到授权和同意的概念。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准许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传达意图和请求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学习准许,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准】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表示允许,认可。
【引证】
《周书·文帝纪下》-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组词】
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表示依据、根据准某部函
2.
【许】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听从其言也。-许,听也。 、 《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王子许。 、 《左传·隐公元年》-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武王伐纣平话》-[某]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 、 《书·金滕》-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 《列子·汤问》-杂然相许。 、 《战国策·魏策》-其许寡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可不许。 、 诸葛亮《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
【组词】
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 许肯、 许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