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4:02
准话:指确定无疑的话,即已经确定下来的、不会改变的承诺或声明。
准话一词源于汉语,由“准”和“话”两个字组成。“准”字有准确、确定的意思,“话”即言语。随着语言的发展,准话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已经确定下来的、不会改变的言语。
在**文化中,准话强调的是诚信和责任感。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期望对方能够遵守自己的准话,这也是社会信任的基础。
准话给人以安全感,因为它代表着一种确定性和可靠性。在人际交往中,准话能够增强彼此的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朋友之间用准话来确认彼此的承诺,如“你说的这个周末一起去野餐,是准话吗?”这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承诺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准话可以用来表达坚定的爱情承诺: “你是我心中的准话, 无论风雨,无论世事变迁, 我的爱,永不改变。”
准话可以联想到一个坚定的人站在你面前,眼神坚定,语气沉稳,给人一种可靠和安心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rm promise”或“definite statement”,强调的是承诺的坚定性和确定性。
准话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基石,也是个人诚信的体现。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准话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1.
【准】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表示允许,认可。
【引证】
《周书·文帝纪下》-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组词】
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表示依据、根据准某部函
2.
【话】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话,合会善言也。 、 《左传·文公六年》-著之话言。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不知话言。 、 《左传·襄公元年》-告之话言。 、 《诗·大雅·板》-出话不然。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心诚之话。
【组词】
话言、 话差、 话白儿、 话布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