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0:02
祭祀所用的肉类。
1.
【福】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引证】
《说文》。按,本作祜也。-福,祐也。 、 贾谊《道德说》-安利之谓福。 、 《荀子·天论》-师其类者谓之福。 、 《礼记·祭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 、 《易·晋》-受茲介福。 、 《诗·小雅·桑扈》-万福来求。 、 《诗·鲁颂·閟宫》-降福既多。 、 《韩非子·解老》-全寿富贵之谓福。 、 《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组词】
福泽、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福缘、 福寿
2.
【胙】
(形声。从肉,乍声。本义:祭祀用的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胙,祭福肉也。 、 《尔雅》-夏曰福胙。 、 《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 、 《周礼·膳夫》。注:“主人饮食之俎皆为胙俎。”-彻王之胙俎。 、 《管子·小问》-祝凫已疵献胙。 、 《左传·僖公四年》-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将军胙土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用五色土筑坛,一方一色,分封某方的诸侯,就用白茅包取某方的土,连同祭肉授给他,这就叫做“胙土分茅”。)
【组词】
胙肉、 胙侑、 胙余、 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