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4:06
词汇“世柱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深入分析。
“世柱国”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权的支柱,通常指的是在历史上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家族或个人,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如同国家的支柱一般。
在古代**,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世柱国”可能指的是那些世代为国家服务的贵族家族,他们的地位和权力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家族或个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世柱国”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国家重要人物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血缘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世柱国”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家族对国家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与忠诚、责任和荣誉等价值观相关联。
提到“世柱国”,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家族的荣耀以及对国家的忠诚。这个词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由于“世柱国”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讨论历史或家族传承时,这个词可以用来强调某个家族或个人的重要性。
在创作中,可以将“世柱国”用于描述一个家族或个人在故事中的核心地位,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是我们家族的世柱国,支撑着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由于“世柱国”与历史和家族荣耀相关,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殿、家族徽章或历史剧中的庄严场景。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古典音乐的庄重和宏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世柱国”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贵族家族或日本的武士家族,他们在各自的社会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世柱国”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族和个人的重视,也体现了忠诚和荣誉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
3.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1. 【世柱国际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