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37:17
“俯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身体向前弯曲,特别是上半身向前倾斜,通常表示尊敬、谦卑或道歉的姿态。在古代,俯躬是一种常见的礼仪动作,用于表示对上位者的敬意或对错误行为的悔过。
“俯躬”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俯”(向下)和“躬”(身体弯曲)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种表达身体的动作的词汇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特定的文化和礼仪场合中仍保留其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俯躬”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动作,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和对他人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动作在日常交往中不常见,但在某些正式场合或传统节日中仍可见到。
“俯躬”一词给人以谦卑、尊敬的情感联想。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使用该词汇可能会传达出一种谦逊和礼貌的态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学校或工作场合中遇到需要向老师或上级表示敬意的情况,这时“俯躬”的动作可能会被自然地采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俯躬向你,如同落叶归根,无声却深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深深地向前弯曲,面部表情严肃或带着一丝歉意。在音乐中,可能联想到缓慢、庄重的旋律,与“俯躬”的情感相呼应。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动作可能有不同的表达和含义。例如,在日本文化中,“鞠躬”(おじぎ)是一种常见的礼仪动作,用于表示尊敬、感谢或道歉。
“俯躬”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日常语言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俯】
(会意。从页(xié),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曲礼上》-俯而纳屦。 、 《公羊传·宣公六年》-俯而闚其户。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组词】
俯擗、 俯偻、 俯听、 俯鉴
2.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躬,身也。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吾党有直躬者。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躬腠胝无胈。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 《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组词】
躬体、 躬先士卒、 躬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