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0:02
心丧: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内心深处的悲伤或失落感,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而非表面的情绪表达。心丧可能源于失去亲人、朋友,或是某种重要的东西,如工作、机会等。
心丧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心”和“丧”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内心和失去。在古代汉语中,“丧”字多指失去亲人,而“心丧”则逐渐演变为指内心的失落和悲伤。
在**传统文化中,心丧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孝”有关,即对父母的去世感到极度的悲伤。在现代社会,心丧则更多地与个人的失落感和心理健康相关。
心丧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它让人联想到失去重要的人或事物后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长期的,需要时间和支持来克服。
在个人生活中,心丧可能发生在失去亲人或经历重大失败后。例如,一位朋友在失去父亲后,长时间处于心丧的状态,需要周围人的关心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心丧”来表达深沉的悲伤:
春风不识心丧人,
花落无声泪满襟。
心丧的视觉联想可能是灰暗的色调、低沉的音乐,或是孤独的身影。听觉上,可能是悲伤的旋律或是沉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broken”或“grief-stricken”,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内心深处的悲伤感。
心丧是一个富有情感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的失落,更触及了内心的痛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使沟通更加细腻和深刻。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