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4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49:22
词汇“[沴气]”是一个相对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沴气”进行深入分析:
“沴气”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恶气、不正之气。在古代汉语中,它通常指有害的气体或邪恶的气氛,有时也用来形容疾病或灾祸的气息。
“沴”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不正、不祥,与“气”结合形成“沴气”,意指不正之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自然界和人体内存在着各种气,其中“沴气”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与疾病、灾祸等负面现象相关联。
提到“沴气”,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阴暗、不祥的气氛,给人以压抑和不安的感觉。
由于“沴气”在现代生活中很少使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情境。
在创作中,可以将“沴气”用于描述一个阴森恐怖的场景,如:“夜幕降临,沴气从古老的墓地中升起,笼罩着整个村庄。”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沴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malevolent aura”(恶意的氛围)或“miasma”(瘴气)可以传达类似的概念。
“沴气”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使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沴】
水流不畅。引申为阻水的高地。
【引证】
《汉书》。颜师古注引服虔曰:“沴,河岸之坻也。”-跖魂负沴。
旧谓天地四时之气不和而生的灾害。
【引证】
文天祥《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避易。
【组词】
沴戾、 沴气、 沴疫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