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22:13
词汇“[殄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和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殄孽”进行深入分析。
“殄孽”的字面意思是消灭邪恶、铲除罪恶。其中,“殄”意为消灭、灭绝,“孽”指邪恶、罪恶。
在文学作品中,“殄孽”常用来形容铲除邪恶势力或恶人,如在历史小说或武侠小说中,英雄人物常常被描绘为“殄孽”的化身,代表正义消灭邪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生僻。
“殄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尚书》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消灭罪恶”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殄孽”常与正义、道德联系在一起,是社会正义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强调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主题。
“殄孽”这个词汇给人以正义、勇敢和坚定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为了正义不惜一切代价的英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学作品时,可能会用到。例如,在讨论某个历史时期的正义斗争时,可以用“殄孽”来形容那些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殄孽”作为一个有力的象征,用以描绘主人公的正义使命和英勇行为。
结合视觉和听觉,可以想象一幅英雄挥剑斩妖的画面,或是听到战鼓声中英雄出征的壮丽场景,这些都是“殄孽”带来的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eliminate evil”或“eradicate wickedness”可以传达相似的意义。
“殄孽”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正义感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在文学和历史讨论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沴】
水流不畅。引申为阻水的高地。
【引证】
《汉书》。颜师古注引服虔曰:“沴,河岸之坻也。”-跖魂负沴。
旧谓天地四时之气不和而生的灾害。
【引证】
文天祥《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避易。
【组词】
沴戾、 沴气、 沴疫
2.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