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2:22
密诏:指秘密下达的诏书,通常是由君主或高层官员私下传达的命令或指示,内容不对外公开,具有极高的机密性和权威性。
文学:在历史小说或宫廷剧中,密诏常用于描述权力斗争和阴谋,如《甄嬛传》中的密诏。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密诏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和权力运作的重要资料。
同义词:密令、密函、密信 反义词:公开诏书、公告、宣言
词源:密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密”指秘密、不公开,“诏”指君主的命令或指示。 演变:随着历史的演变,密诏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会被提及。
意义和影响:密诏在古代**政治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政治运作的隐秘性。
情感反应:密诏常带有一种神秘和紧张的氛围,让人联想到权力斗争和阴谋。 联想:密诏让我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阴暗角落,以及那些隐藏在权力背后的秘密。
经历或故事:在阅读历史书籍时,我曾被一段关于密诏的故事深深吸引,它揭示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诗歌:
夜深人静时,密诏传宫闱,
字字珠玑藏,风云变幻间。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昏暗的宫殿中,一位大臣手持密诏,神情凝重。 听觉联想:想象一段低沉的背景音乐,伴随着密诏的传递,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对应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ecret decree”或“private edict”,也有类似的表达。
理解:密诏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古代政治的运作方式,也反映了权力和秘密的关系。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密诏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密】
(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引证】
《说文》-密,山如堂者。 、 《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2.
【诏】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引证】
《说文新附》-诏,告也。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 、 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上诏书者。 、 《穆天子传》-以诏后世。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
【组词】
诏众、 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