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6:43
晩节不终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晚年的节操没有保持到最后”,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晚年失去了应有的道德操守或名誉,未能保持一生的清白或正直。
在文学作品中,晩节不终 可能用来描述一个曾经受人尊敬的人物在晚年堕落或犯下错误,从而破坏了其一生的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在晚年做出不光彩行为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或评价其一生的成就。
晩节不终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晩节”指的是晚年的节操或行为,“不终”意味着没有坚持到最后。这个词汇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个人一生行为和道德品质的重视,尤其是在晚年。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应该在晚年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以维护一生的名誉。晩节不终** 这个词汇因此带有强烈的道德评价色彩,常用于对那些在晚年失去道德操守的人进行批评。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失望和遗憾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在晚年被一个错误或堕落的行为所破坏。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引发对个人道德选择和人生价值的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一些曾经受人尊敬的人物在晚年做出令人失望的行为,这时晩节不终 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表达我们的感受和评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昔日英雄今何在,
晚节不终令人哀。
一生荣耀随风去,
只留遗憾在人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曾经辉煌的老人,如今孤独地坐在昏暗的房间里,周围是他的荣誉证书和奖杯,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悔恨和失落。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沉重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from grace”或“lose one's dignity in old age”,这些表达也强调了一个人在晚年失去尊严或名誉的情况。
晩节不终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道德评价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一生中都应该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尤其是在晚年。这个词汇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深刻地表达对个人行为的评价和情感反应。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道德观点非常重要。
1. 【晩】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