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6:09
词汇“敬戒”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敬戒”可以理解为“尊敬并警惕”。其中,“敬”表示尊敬、尊重,而“戒”则表示警惕、戒备。结合起来,这个词可能指的是在尊敬某人或某事的同时,保持警惕,不放松戒备。
由于“敬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对权威或传统的尊敬与警惕并存的态度。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化或教育背景下。
由于“敬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词汇“敬”和“戒”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复合的情感或态度。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敬戒”可能被用来强调在尊敬传统或权威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不盲目追随。
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因为它结合了尊敬和警惕两种情感。在思考或表达时,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对权威或传统的复杂情感。
由于“敬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敬戒”来表达对自然或历史的复杂情感:
在古老的森林中,我怀着敬戒之心,
既敬畏自然的伟大,又警惕未知的危险。
由于“敬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太容易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敬戒”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复合情感的词汇或短语。
“敬戒”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尊敬与警惕并存情感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1.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2.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