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9:32
公物:指属于公共所有的物品,通常由政府或公共机构管理,供公众使用。这些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公园、图书馆、公共交通工具、道路、桥梁等。
公物一词源于汉语,由“公”和“物”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公”指公共的、官方的,而“物”指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物的概念逐渐扩展到包括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
在**文化中,公物常常被视为公共利益的体现,强调公民对公共财产的尊重和保护。在社会背景中,公物的管理水平常常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的标志。
公物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责任感和归属感。它让我联想到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和维护这些公共资源,同时也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和福利。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公共图书馆和公园,这些都是公物。我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有人在书上乱涂乱画,我感到非常气愤,因为这是对公物的破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物:
在晨光中,公园的公物静静躺着,
孩子们的笑声在绿荫下回荡。
每一块石头,每一片草地,
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公物让我联想到整洁的公园、安静的图书馆和繁忙的公交车站。视觉上,我看到的是有序和和谐;听觉上,我听到的是人们的交谈声和自然的鸟鸣。
在英语中,公物可以对应为“public property”或“public goods”。在不同文化中,对公物的尊重和保护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公共资源的重要性。
公物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公共利益,也反映了公民的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公物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履行公民责任。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