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2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21:27
词汇“[曛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曛黑”可以理解为天色昏暗,接近夜晚时的黑暗状态。其中,“曛”字意指日落时的余晖,而“黑”则直接表示黑暗。
由于“曛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使用。在古文或诗词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傍晚或夜晚的景象。
“曛”字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日落时的余晖,而“黑”则是表示颜色或状态的词汇。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曛黑”这个词汇,用来形容天色由黄昏转向夜晚的过程。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曛黑”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神秘或忧郁的氛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
“曛黑”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孤独的旅人或是深邃的自然景观,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沉思的情感。
由于“曛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或使用它。不过,在阅读古文或诗词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表达。
在创作一首关于夜晚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曛黑”来描绘天色的变化:
曛黑渐至,星辰初现,
夜风轻拂,月影婆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画面,或是夜晚星空下的宁静景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虫鸣或是远处传来的风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曛黑”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形容天色的变化,例如英语中的“twilight”或“dusk”。
“曛黑”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能力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曛】
(形声。从日,熏声。本义:日落时的余光)。
同本义。
【引证】
清·王宾《江城子·清明》-一带斜曛归路,晚风料峭怯寒衣。
【组词】
曛曛荡荡、 曛日
2.
【黑】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 《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 《易·说卦》-坤为黑。 、 《素问·气交变大论》-黑气乃辱。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公孙黑。 、 《左传·昭公元报》-楚公子黑肱。 、 《荀子·大略》-大夫黑弓,礼也。
【组词】
黑气、 黑章、 黑麻、 黑眸、 黑斑、 黑参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