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5:27
词汇“垧野”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如果“垧野”是一个词汇,它可能由两个字组成:“垧”和“野”。
结合起来,“垧野”可能指的是田野的边界或广阔的野外地区。
由于“垧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广阔的自然景观或田园风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它可能不被使用。
由于“垧野”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它是从古代文献中提取的词汇,可能反映了古代对土地和农业的重视。
在农业社会中,“垧野”可能与土地的耕作、农民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紧密相关。它可能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垧野”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自由和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由于“垧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垧野”来描绘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
垧野之上,蓝天如洗,
麦浪翻滚,风声细细。
牧童笛声,悠扬远去,
时光静好,岁月无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田野,麦浪随风起伏,蓝天白云映衬下,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乡村音乐,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由于“垧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尽管“垧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通过假设和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探索不常见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垧】
,各地不同。在东北合1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或15亩;西北地区约合3亩或5亩。
【引证】
《一层楼》-若不把南篱下的三垧地赎出来呀,明年连种的地也还没有了呢!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