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0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01:25
扈从(hù cóng)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跟随、侍从或随从。在古代,扈从通常指的是跟随君主或贵族的侍从人员,他们负责保护、服侍和执行命令。
扈从一词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原指跟随君主的侍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一般的跟随者或侍从。
在古代**,扈从是贵族和君主权力的象征,他们的存在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权威和地位。在现代社会,扈从的概念可能更多地被用于历史或文化研究中。
扈从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感和权威感,同时也可能带有一种从属和服从的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扈从的概念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某些正式场合或历史重现活动中,仍可看到类似的角色。
在诗歌中,扈从可以用来描绘古代的壮丽场景:
扈从如云,旌旗蔽日, 古道长风,马蹄声碎。
扈从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仗队伍,穿着华丽的服饰,伴随着鼓声和号角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etinue”或“entourage”,指跟随重要人物的一群人。
扈从一词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的演变。
1.
【扈】
(形声。从邑,户声。从“邑”,表示与城廓或行政区有关。本义:古国名。在今陕西户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夏后同姓所封,与启战于甘者,在鄠有扈谷甘亭。 、 《书·甘誓序》。释文:“国名。”-有扈。 、 《左传·昭公元年》-夏有观扈。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