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0:19
“公启”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公开的启事或公告。它通常用于正式的书面语中,表示某组织或个人向公众发布的通知、声明或请求。
在文学作品中,“公启”可能用于描述某个历史**的官方声明,或者在小说中作为情节推进的工具。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府公告中,它是一个正式且常见的术语。
“公启”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公”指公共的、官方的,“启”指启事、通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逐渐固定在正式的公告和通知中。
在**文化中,“公启”常常与官方权威和正式程序相关联,反映了社会对公共事务的重视和规范性处理。
“公启”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官方的权威和公共事务的严肃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社区公告板上看到过关于社区活动的公启,这些信息帮助居民了解即将发生的**和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启”用于描述某种重大的、公开的**,如:
春风拂过,大地公启新篇章,
万物复苏,生命在阳光下绽放。
视觉上,“公启”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文件、公告板或官方网站上的通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宣布重要消息时的庄重语调。
在英语中,“公启”可以对应为“public notice”或“official announcement”,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是用来传达正式的、公共的信息。
“公启”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正式和公共属性,它在传达重要信息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公启”有助于我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和理解官方信息。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启】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pū)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启,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