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2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25:40
词汇“伏道”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伏道”字面意思是指潜伏或隐藏的道路。在古代军事术语中,可能指的是隐藏的行军路线或伏击地点。
由于“伏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军事策略中可能会出现,用以描述一种战术或策略。
“伏道”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军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现在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军事研究中。
在古代**,军事策略和战术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和社会组成部分。“伏道”作为一个军事术语,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对策略和隐蔽性的重视。
“伏道”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智谋的较量,给人一种神秘和紧张的情感反应。
由于“伏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伏道”用于描述一个隐藏的秘密通道或一个不为人知的策略,增加故事的悬疑和复杂性。
由于“伏道”与军事和隐蔽性相关,可以联想到夜晚的森林、隐秘的小径和紧张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伏道”的词汇,但类似的军事术语或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文化中。
“伏道”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军事文化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但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的实用性相对较低。
1.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