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9:28
信条:信条是一个名词,指的是个人或团体所坚信的信念、原则或教义。它通常与**、哲学或道德观念相关,是人们行为和思考的指导原则。
信条一词源自拉丁语“credo”,意为“我相信”。在背景下,信条最初指的是教的信仰宣言,如《尼西亚信经》。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条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信念和原则。
在不同的文化和中,信条扮演着核心角色。例如,教的信条如《使徒信经》是教会成员必须接受的教义。在社会中,信条可能代表特定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人权中的平等和自由。
信条往往与坚定、忠诚和信念相关联。它激发人们对某一理念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不同信仰的尊重或冲突。
在个人生活中,信条可以是一个人行为的指南,帮助他们在面对选择时做出决策。例如,一个以“助人为乐”为信条的人可能会在社区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在诗歌中,信条可以被用来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
我的信条是爱与和平, 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宁静。 每一步都坚定不移, 因为这是我灵魂的指引。
信条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仪式、古老的书籍或坚定的眼神。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合唱或深沉的独唱,传达出坚定和信念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信条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文化中,信条可能与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更紧密相关,而在西方文化中,信条可能更多地与**和政治理念相关。
信条是个人或团体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分析信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个人的行为动机,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