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0:46
定力: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诱惑、压力或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坚定和专注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心理上的稳定性和意志力的强度。
定力一词源自**术语,最初指的是修行者在禅修中保持心神不散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用来描述任何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心理稳定性。
在东方文化中,定力常常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力量联系在一起。例如,在**的传统文化中,定力被视为君子必备的品质之一。
定力这个词给人一种坚定和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人,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强。
在个人生活中,定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在压力之下保持清晰的头脑。例如,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定力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定力可以被用来形容自然界中不变的元素,如“山岳的定力,历经风雨而不动”。
定力可以让人联想到坚固的岩石或深邃的海洋,这些图像传达出一种稳定和深不可测的感觉。在音乐中,定力可能与缓慢而有力的节奏相联系,传达出坚定和沉稳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esilience”(韧性)或“determination”(决心),它们都强调了面对挑战时的坚持和恢复力。
定力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心理素质,还与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期望紧密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定力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理解人类行为中的稳定性和坚持性。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