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7:45
含冤:指遭受不白之冤,即无辜受到冤屈或不公正的对待。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因为某种原因被错误地指控或惩罚,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犯下被指控的罪行。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含冤”常常用来构建戏剧性的冲突,如《窦娥冤》中的窦娥,她因为被冤枉而遭受极刑,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含冤”来形容自己或他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例如:“他真是含冤莫白,明明是帮了忙,却被误解。” 专业领域:在法律领域,“含冤”特指那些被错误定罪的人,他们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洗清冤屈。
同义词:蒙冤、受屈、冤枉 反义词:昭雪、平反、洗冤
“含冤”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含”意为忍受,“冤”指冤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含冤”常常与正义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公正的追求和对冤屈的同情。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人们更加重视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冤案,保护无辜者的权益。
“含冤”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愤和无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公、冤屈和需要伸张正义的场景。它激发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因为误会或不公正的对待而感到委屈,我们可能会用“含冤”来形容他们的处境,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含冤的灵魂在月光下徘徊,寻求那一缕公正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徘徊,背景是古老的建筑,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小提琴的哀婉旋律,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含冤”可以对应为“wronged”或“unjustly accused”,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无辜受屈的概念。
“含冤”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还承载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