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9:10
“执论”一词在中文里指的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或论点,不轻易改变。它强调的是对某一观点或立场的坚定性和持续性。
在文学作品中,“执论”可能表现为角色对某一主题的深刻见解和坚定立场,如在辩论或讨论中坚持己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在日常对话中固执己见,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学术讨论中,“执论”可能指的是对某一专业问题的坚持和深入探讨。
同义词中,“固执”强调的是顽固不化,可能带有负面意味;“坚持”和“执着”则更多强调的是持续努力和不放弃的态度,较为中性或正面。
“执论”由“执”和“论”两个字组成。“执”字古汉语中意为抓住、持有,“论”字则指言论、观点。两者结合,形成了坚持观点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执论”一词的例子,用以描述人物的政治立场或学术观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持己见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学术和道德讨论中。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执论有时会被视为缺乏灵活性和合作精神。
“执论”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定、不屈不挠的形象,也可能让人感到固执和难以沟通。这种词汇的使用往往取决于语境和说话者的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执论”的场合,比如在工作中坚持一个项目方案,或在家庭讨论中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执论”来描绘一个坚定的人物形象:
他如山岳般执论, 风雨不改其志。
视觉上,“执论”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坚定站立的人物,背景可能是辩论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激烈的辩论声或坚定的宣言。
在英语中,“执论”可以对应为“adhere to one's opinion”或“insist on one's viewpoint”,在不同文化中,坚持己见的接受度和评价可能有所不同。
“执论”是一个描述坚持己见的重要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评价。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在表达和沟通中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1.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