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6:18
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关税可以是特定税,即对特定商品征收固定金额的税;也可以是比例税,即按照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
在专业领域,关税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概念,涉及贸易政策、经济合作、关税壁垒等。在文学中,关税可能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国家间的隔阂或经济冲突。在口语中,关税可能被简化为“税”或“进口税”。
同义词:进口税、出口税、海关税 反义词:免税、零关税
“关税”一词源自拉丁语“customs”,意为习惯或惯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关税在历史上常被用作保护国内产业、调节贸易平衡的手段。在全球化背景下,关税政策也常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焦点。
关税可能引起人们对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壁垒的负面联想,也可能激发对公平贸易、国际合作的积极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关税可能影响我们购买的商品价格,尤其是进口商品。例如,购买一款进口电子产品时,关税可能会增加最终的支付金额。
在诗歌中,关税可以被用作隐喻,代表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障碍:
在这座城市的港口,关税如墙, 隔绝了远方的风,与海的歌。
关税可能让人联想到海关大楼、海关官员的制服、海关检查的场景,以及与贸易相关的谈判和会议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关税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是普遍存在的。
关税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多个层面的复杂概念。了解关税不仅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也能增进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认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关税这一词汇的使用,能够丰富我们的专业词汇库,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关】
(形声。从门,丱(guān)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门闩。闩门的横木。
【引证】
《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 《史记·魏公子列传》-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
【组词】
关牡、 关楗、 关龠
2.
【税】
(形声。从禾,兑(duì)声。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税,租也。 、 《急就篇》注-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 、 《大戴礼记·主言》-税十取一。 、 《汉书·食货志》。注:“税者,田租也。”-有税有赋。 、 《周礼·掌交》-论九税之利。 、 《汉书·刑法志》-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