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1:39
“催人泪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促使人流下眼泪”。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情景非常感人,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情感反应,以至于让人不禁流泪。
“催人泪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细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强烈情感的经典表达。
在文化中,情感表达往往被赋予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因此,“催人泪下”这个词汇在描述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或时,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深深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如电影、音乐或文学作品。它提醒我情感的力量和艺术的影响力。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观看了一部关于家庭和牺牲的电影,情节催人泪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告别,催人泪下,星辰见证了我们的誓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悲伤场景的画作,如离别的火车站;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悲伤的小提琴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ear-jerker”,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引起人们流泪的电影或故事。
“催人泪下”这个词汇在描述强烈情感和感人场景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和真实故事。
这本~的小说,我至少读了三遍。
1.
【催】
(形声。从人,崔声。本义:催促,促使)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室人》-交徧催我。 、 《侯成碑》-鸿仪催零金。 、 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组词】
催比、 催并、 催迸、 催科、 催命鬼、 催索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泪】
(形声。从水,戾(lì)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晋书·羊祜传》-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 、 《战国策·燕策》-士皆垂泪涕。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组词】
涕泪、 泪波、 泪泉、 泪球、 泪晶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