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9:35
“年已及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年龄已经达到了艾草的成熟期。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在生长五年后成熟。因此,这个成语比喻人的年龄已经到了中年或者老年,特指人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
在文学作品中,“年已及艾”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年龄,带有一定的感慨和岁月流逝的意味。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直白的表达方式,如“年纪大了”或“上了年纪”。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人物的年龄背景。
同义词:
反义词:
“年已及艾”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艾草在生长五年后成熟,古人以此比喻人的年龄到了五六十岁。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人生阶段的思考。
在**传统文化中,五六十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年龄阶段,这个时期的人通常被认为经验丰富,智慧成熟。因此,“年已及艾”在文化上带有一定的尊重和敬意的色彩。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尊敬和感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经历丰富、智慧深邃的**,以及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年已及艾的导师,他的智慧和经验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诲和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如梭,年已及艾, 智慧之树,枝繁叶茂。”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摇椅上,手中拿着一本书,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听觉上,我联想到悠扬的古琴声,伴随着老人的低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lden years”或“senior years”,但这些表达没有“年已及艾”那种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比喻。
“年已及艾”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年龄阶段,还蕴含了对人生经验和智慧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尊重和学***的智慧,同时也让我思考时间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五十曰艾。
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
3.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
4.
【艾】
刈割;斩除。 同: 刈
【引证】
《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饥。
【组词】
艾命
治理;安定。 同: 乂
【引证】
《诗·小雅·小旻》-或肃或艾。 、 《汉书》-海内艾安,府库充实。
【组词】
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