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4:1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4:13:52
词汇“奏名”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似乎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语境。因此,我将从这个词汇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奏名”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奏响的名字”或“宣布的名字”。其中,“奏”通常指演奏音乐或向上级报告,“名”则是指名字或名称。结合来看,“奏名”可能指的是在某种正式场合中宣布或提及某人的名字。
由于“奏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庄严或正式的场合,如在古代宫廷中宣布某位官员的名字。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不太适用,除非是在非常正式或古风的场合。
由于“奏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可能较为有限。从字面上看,“奏”和“名”都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词汇,但“奏名”作为一个组合词,可能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其演变过程。
在古代**,奏名可能与宫廷文化有关,特别是在官员任命或重要仪式中。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剧或文学作品中。
“奏名”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或典礼。它也可能带有一种权威和正式的情感色彩。
由于“奏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奏名”用于描述一个古代宫廷的场景,如:“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太监高声奏名,宣布新任宰相的名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宫廷的场景,太监手持卷轴,高声宣布名字。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营造出庄重和正式的氛围。
由于“奏名”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显。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正式宣布名字的场合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
“奏名”这个词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中文中的一些古风和正式的表达方式。在学*和使用中文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尽管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场景中,它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1.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