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0:09
怨戾(yuàn lì)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怨”表示不满、怨恨,“戾”表示乖戾、暴戾。结合起来,怨戾指的是因不满或怨恨而产生的暴戾情绪或行为。
怨戾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怨”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表示内心的不满;“戾”字则有乖戾、暴戾之意,最早见于《诗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怨戾”这一词汇,用以描述因不满而产生的极端情绪。
在**传统文化中,怨戾往往被视为负面情绪,与和谐、中庸的价值观相悖。在社会背景下,怨戾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常被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怨戾一词给人以沉重、压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冲突、不和谐的场景。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不满时,应寻求合理的方式表达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情绪失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因怨戾情绪导致的家庭冲突,这让我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怨戾”来描绘一个因爱生恨的复杂情感:
爱如潮水,怨戾如刀,
割裂了曾经的温柔。
心中的火焰,燃烧着恨意,
在夜空中,化作无尽的哀愁。
怨戾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压抑的画面,如乌云密布的天空、破碎的镜子等。在音乐上,可能联想到沉重、激烈的摇滚乐或交响乐。
在英语中,怨戾可能对应于“resentment”和“rage”的结合,但“怨戾”更强调因长期不满而产生的暴戾情绪。
怨戾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绪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和个人心理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怨戾”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1.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2.
【戾】
(会意。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戾,曲也。从犬,出户下身曲戾也。 、 《吕氏春秋》-饮必小咽,端直无戾。
【组词】
戾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