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21:2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21:25:33
词汇“牲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牲糈”进行分析:
“牲糈”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牲糈”指的是用于祭祀的动物和谷物,即祭祀用品的总称。
在古代文献中,“牲糈”常出现在描述祭祀活动的语境中,如《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中。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礼仪的学术领域可能会遇到。
“牲糈”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社会中祭祀活动的减少,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大大降低。
在古代,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涉及到、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牲糈”作为祭祀用品的代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仰和礼仪制度。
对于现代人来说,“牲糈”可能会引起一种古朴、庄严的情感联想,因为它与古代的**仪式紧密相关。
由于“牲糈”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古代文化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运用“牲糈”来营造古代祭祀的氛围,如:“月下古祠,牲糈陈设,神灵何在?”
想象古代祭祀场景,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音乐和祭祀者的诵读声,以及摆放整齐的动物和谷物。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祭祀用品也有相应的词汇,如**教中的“祭品”(sacrifices)。
“牲糈”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和礼仪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化的
1.
【牲】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牛完全当为字之训。-牲,牛完全也。 、 《谷梁传·哀公元年》-全曰牲,伤曰牛。 、 《周礼·庖人》注-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 、 《易·萃》。郑注:“大牲,牛也。”-用大牲。 、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
【组词】
牲体、 牲礼、 牲玉、 牲事
2.
【糈】
粮食。
【引证】
《说文》-糈,粮也。从米,胥声。 、 《庄子·天道》。司马注:“粒也。”-鼠壤有余糈。
粮饷。
【引证】
《书牍·复太史焦座师》-然后选取材武之士,务求勇、力、捷、技冠绝侪辈者,三倍其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