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5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52:55
词汇“媟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媟狎”读作“xiè xiá”,字面意思是轻*、不庄重,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轻佻、不正经。这个词汇带有贬义,通常用于批评或描述那些不尊重他人、举止轻浮的行为。
“媟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更多地被其他词汇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庄重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媟狎”这样的词汇常常用来批评那些不符合这些价值观的行为。
使用“媟狎”这个词汇时,往往会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不尊重和轻视他人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的行为过于轻浮或不尊重他人,可能会使用“媟狎”这个词汇来表达不满。
在创作中,可以将“媟狎”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或者作为一种文学手法来增强故事的冲突和紧张感。
由于“媟狎”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可能不容易直接联想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形象,但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不正经的笑声或轻浮的肢体语言。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媟狎”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轻浮或不庄重的行为。
“媟狎”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行为的批评。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
1.
【媟】
轻侮;不恭敬。
【引证】
《说文》-媟,孈也。 、 《汉书·枚皋传》-好媟戏,以故得媟黩贵幸。 、 《新书·道术》-接遇慎容谓之恭,反恭为媟。
【组词】
媟笑、 媟黩
过于亲昵而不庄重。
【引证】
《汉书·贾山传》。师古曰:“媟,狎也。”-古者大臣不媟。 、 《诗·小雅·宾之初筵序》-幽王荒废,媟近小人。 、 唐·皮日休《鄙孝议上》-伤之者不敬,吮之者过媟,是以圣贤不为也。
【组词】
媟近、 媟狎、 媟媟
2.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狎,犬可习也。 、 《新书》-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