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10
词汇“媟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媟笑”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媟笑”的字面意思是轻蔑或不屑的笑,含有嘲笑、讥讽的意味。其中,“媟”字有轻慢、不敬的意思,“笑”则是指笑的表情或行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媟笑”常用来描述人物对某事或某人的轻蔑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嘲笑”、“讥笑”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媟”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轻慢、不敬的含义,而“笑”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词汇。随着语言的发展,“媟笑”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行为和言语受到严格的礼仪规范,“媟笑”这样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和不尊重他人。在现代社会,虽然礼仪规范有所变化,但尊重他人仍然是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媟笑”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负面情感,它让人联想到不尊重、轻蔑和嘲讽。在使用这个词汇时,往往会带有一种批判或不满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媟笑”这个词汇的场合。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直接和通俗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类似的情感。
在创作中,可以将“媟笑”融入到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场景中,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却无笑意,透露出一种冷漠和不屑。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种冷冰冰的、不带感情的笑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媟笑”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sneer”或“mocking laugh”。
通过对“媟笑”这个词汇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虽然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古雅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
1.
【媟】
轻侮;不恭敬。
【引证】
《说文》-媟,孈也。 、 《汉书·枚皋传》-好媟戏,以故得媟黩贵幸。 、 《新书·道术》-接遇慎容谓之恭,反恭为媟。
【组词】
媟笑、 媟黩
过于亲昵而不庄重。
【引证】
《汉书·贾山传》。师古曰:“媟,狎也。”-古者大臣不媟。 、 《诗·小雅·宾之初筵序》-幽王荒废,媟近小人。 、 唐·皮日休《鄙孝议上》-伤之者不敬,吮之者过媟,是以圣贤不为也。
【组词】
媟近、 媟狎、 媟媟
2.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