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6:17
“本盛末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根本旺盛,末梢繁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根基稳固,发展良好,整体呈现出繁荣昌盛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本盛末荣”常用来形容国家、家族或事业的兴旺发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企业或市场的健康状态。
“本盛末荣”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的观念,强调事物的根本和末梢之间的和谐与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文化中,“本盛末荣”体现了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视。这种观念在中国的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在国家治理和企业管理中。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稳定、繁荣和成功。它鼓励人们注重基础建设,相信通过稳固的根基可以实现长远的繁荣。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个项目中运用“本盛末荣”的理念,确保项目的基础工作做得扎实,最终项目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根基深植土中,本盛末荣花间。岁月静好,繁荣自现。”
想象一片茂盛的森林,树木根基稳固,枝叶繁茂,这种景象可以很好地体现“本盛末荣”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ong foundation leads to prosperity”,虽然不如“本盛末荣”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概念。
“本盛末荣”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注重基础,相信稳固的根基是实现长远繁荣的关键。
1.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2.
【盛】
(形声。从皿,成声。(chéng)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旺盛;兴盛。
【引证】
《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 韩愈《送孟东野序》-国家之盛。 、 《史记·蔡泽列传》-物盛则衰。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组词】
盛古、 盛族、 盛气、 盛阳
3.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4.
【荣】
(形声。从木,荧省声。本义:梧桐。又金文字形,象两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头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荣,桐木也。 、 《尔雅》。注:“即梧桐。”-荣,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