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3:32
“守藩”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守护边疆或边界,保持领土的安全和完整。字面意思是由“守”(守护、保卫)和“藩”(古代指边疆或藩属地)组成,合起来就是指保卫边疆或藩属地的职责和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守藩”常用来描述忠诚的将领或官员坚守边疆,保卫国家的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中,“守藩”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分析古代国家的边防政策和军事战略。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守藩”更侧重于守护边疆的职责和使命感,而“守边”和“卫疆”则更侧重于具体的军事行动。反义词则反映了放弃或失去边疆的不同情况。
“守藩”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边防制度,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各诸侯国或藩属国都有守护边疆的责任。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边防职责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守藩”常常与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职责,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古代对于边疆安全的重视。
“守藩”这个词汇给人以坚定、忠诚和牺牲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安全而奋斗的英雄形象,激发人们对于保卫家园的深刻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虽然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守藩”这个词汇,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和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所体现,比如在工作中承担责任,或在社区中维护公共利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守藩之志,如山岳之坚定,如江海之深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将领站在边疆的山巅,眺望远方,背景是壮丽的山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号角声,以及士兵们的呐喊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守卫边界”、“保卫领土”等,虽然具体表达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保卫国家边疆的行为。
通过对“守藩”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军事上的职责,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认同感。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藩】
(形声。从艸,潘声。本义:篱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藩,屏也。 、 《广雅·释室》-藩,篱也。 、 《易·大壮卦》-羝羊触藩。 、 《左传·哀公十二年》-吴人藩卫侯之舍。 、 《后汉书·杨震传》-而青蝇点素,同兹在藩。
【组词】
藩屏、 藩柴、 藩架、 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