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7:20
“俯拾皆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弯下腰就能捡到,形容东西非常多,到处都是,随手可得。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的普遍性和易得性。
在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常用来形容自然界中的美景或生活中的小确幸,如“春日里,野花俯拾皆是,美不胜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样东西非常常见,如“在这个城市,共享单车俯拾皆是。”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中,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生物种类的普遍性,如“在热带雨林中,昆虫种类俯拾皆是。”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事物的普遍性和稀有性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俯拾皆是”在意义上形成对比。
“俯拾皆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等,至今仍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俯拾皆是”常用来形容自然之美或生活中的小确幸,反映了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欣赏。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信息的普遍性和易得性,反映了信息时代的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和愉悦的,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丰富和易得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富饶和便利。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传达一种轻松和满足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俯拾皆是”来形容家乡的水果丰收季节,那时的果园里,各种水果俯拾皆是,让人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日暖阳下,花儿俯拾皆是,每一朵都是大自然的诗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花海或果园的景象,色彩斑斓,果实累累。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快的曲子,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丰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common as dirt”或“everywher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事物的普遍性和易得性。
“俯拾皆是”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普遍性,还传达了一种积极和愉悦的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
1.
【俯】
(会意。从页(xié),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曲礼上》-俯而纳屦。 、 《公羊传·宣公六年》-俯而闚其户。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组词】
俯擗、 俯偻、 俯听、 俯鉴
2.
【拾】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同: 涉
【组词】
拾级
3.
【皆】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皆,俱词也。 、 、 《左传·哀公十一年》-皆死皆殡。 、 《书·汤誓》-予及汝皆亡。 、 《战国策·齐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 《战国策·齐策》-皆以美于徐公。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皆自于人欤。 、 宋·苏轼《石钟山记》-所在皆是。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皆托忠烈之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环村居者皆猎户。 、
【组词】
皆悉、 皆既、 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