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9:15
潜望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常由一系列透镜和反射镜组成,用于在水下或掩体后观察远处的物体,而不暴露观察者的位置。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反射镜将光线折射,使得观察者可以在不直接面对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潜望镜一词源自英语“periscope”,由希腊语“peri-”(周围)和“skopein”(看)组合而成。它在19世纪末被引入英语,随后被其他语言采用,包括中文。
在军事文化中,潜望镜是潜艇和战壕中的重要工具,象征着隐蔽和战略优势。在现代社会,潜望镜也被用于科普教育,帮助人们理解光学原理。
潜望镜可能引起人们对秘密、探索和发现的联想。它也可能唤起对战争和**活动的复杂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潜望镜可能与童年玩具或科学实验相关联,激发对光学和物理学的好奇心。
在诗歌中,潜望镜可以被用来比喻内心的观察和自我反思:
我的心灵是一台潜望镜, 透过层层思绪,窥见真实的自我。
潜望镜的图像可能让人联想到潜艇的内部或战争电影中的紧张场景。相关的声音可能包括金属的摩擦声或水下的静谧。
在不同语言中,潜望镜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用途是相似的。例如,在法语中,潜望镜被称为“périscope”。
潜望镜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光学设备,还承载了秘密观察和探索的象征意义。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光学原理和文化背景。
1.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潜,涉水也。 、 《易·乾龙》-潜龙。 、 《诗·小雅·正月》-潜虽伏矣。 、 曹植《情诗》-游鱼潜绿水。 、 《书·洪范》-沈潜相克。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潜龙腾渊。
【组词】
潜水
2.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3.
【镜】
(形声。从金,竟声。本义:照形取影的器具)。
同本义 古镜以铜或铁铸,也有用玉的,盘状,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纹饰。
【引证】
《玉篇》-镜,鉴也。 、 《说文》-镜,景也。 、 《大戴礼记·保傅》-明镜者可以察形也。 、 《汉书·谷永传》-以镜考己行。 、 《战国策·齐策》-窥镜而自视。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对镜帖花黄。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镜之新开。
【组词】
镜袱、 镜心、 镜月、 镜花